教育新闻

秦腔经历过一段“低谷”之后,目前又在省城兰州开始“火”了

更新时间:2012-06-18 10:14:02
 

       人们惊喜地发现,秦腔这一门古老的戏剧艺术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低谷”之后,目前又在省城兰州开始“火”了。 记者在省秦剧团排练现场看到,演职人员正在导演崔华功的指挥下,紧张而投入地进行着传统剧目《湖阳公主》的排练。“此次排练也是为了今年的演出新增的一本戏。”团长王建平说:“近年来,省秦剧团始终坚持送戏下乡的原则,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们的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仅去年就演出190余场,今年的戏省内省外演出场次已经排满。”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一带是秦腔戏迷的乐园。尤其节假日、双休日,他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几处绿荫树丛中,有人尽情投入演唱、有人操琴司鼓伴奏,引来上百人围拢观看、和节压拍、鼓掌喝彩,其情景颇为“壮观”。一位参与“演出”的老人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在此演出已经有11个年头了,这支自发形成的戏迷队伍也在扩大,现在已不是老年人、中年人的事了,年轻人参与的也不在少数。“只要能在这里唱上一段,一天心里都是舒坦的。”老人哈哈大笑着说。 兰州市东湖一带的茶园也是秦腔戏迷们“过瘾”的地方。一到那里,老远就可听到高亢嘹亮的秦腔声和激越的锣鼓声。这里的茶园都是以演出秦腔为主要内容,“刮碗子”倒成为一项辅助项目。经营茶园的王老板告诉记者,来这里演出的都是一些秦腔“高手”,都有各自的“绝活”,各家茶园也不同上演着《杀鸡劝妻》、《三娘教子》、《辕门斩子》、《铡美案》等经典折子戏,观众也堪称“铁杆”,有的几乎每天都来。王老板高兴地说:“现在秦腔戏迷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基本上是场场爆满。当然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采访手记 “奇葩”更艳有希望 在我的印象中,秦腔这个“老土”的戏剧艺术早已被当代流行音乐、狂歌劲舞所淹没。但在多日的采访中,秦腔观众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尤其专业秦腔艺术家们执著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好几天过去了,我脑海里仍然映出的是黄河边戏迷们自发形成的“大家唱”,“茶园”里沉浸在秦腔魅力中并如醉如痴的“茶客”,各专业秦剧团众多年轻演员苦练苦学的身影…… 秦腔,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事实证明有着让她生命延续的土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我想,继承和发扬秦腔的传统个性绝不能抱残守缺,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在百花园里开得更艳。 相关链接 甘肃秦腔被誉为“西路秦腔”。光绪末年成立的“福庆班”、“东盛班”、“万顺班”曾在甘肃名躁一时。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也相继成立了民众剧团、关中八一剧团、陇东剧团等秦腔演唱团体。

       建国后,秦腔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及全省各市、州、县,秦腔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秦腔剧团46个。2007年,“西路秦腔”(甘肃秦腔)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陕西省两秦腔名角喜摘梅花
下一篇:揭秘张灵甫鲜为人知的故事:唱秦腔的关中汉子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