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农民变“名角” “泥腿子”剧团为何这样火

更新时间:2012-06-18 10:15:05
 

“真没想到我们农民剧团的演出也这么受欢迎。”江西省南昌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陈小妹既兴奋又紧张。不久前,南昌县举办了首届农民剧团展演活动周。原本以为会很冷清的演出,竟然吸引了许多农民从上百里外的乡镇赶来观看,能容纳万人的文化广场,场场爆满。

  注册剧团60余家、演职人员1400多名,农忙时节下田耕作劳动,农闲时节就排练节目,送戏上门……作为江西采茶戏发源地之一,南昌的农民业余剧团组织得红红火火。这种农民自主成立的民间文艺团体,除排演传统的采茶戏和黄梅戏外,还自编自导反映农村新事新貌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农忙劳作 农闲演出

  “泥腿子”放下锄头上戏台

  “我们目前已接到邀请演出的订单有24场,从正月初二排到元宵节了,还有10多场演出正在洽谈。”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南昌市塔城乡凤岗村农民剧团团长刘海兵就已经忙开了。   

  “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老人偏爱传统古装戏,而年轻一点的则比较喜欢现代戏。”刘海兵说,除了传统剧目,他们还自编自导了一些新剧目,如展现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水暖青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婚育新风进万家》,规劝赌博陋习的《劝夫》,表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回家》,演出效果都不错。

  去年6月,刘海兵的剧团通过了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注册挂牌后,投资10万元新建了戏台,更新了道具和服装。剧团中的24个成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农忙时下地劳作,农闲时就聚到一起排练演出。

  在农村,像这样的农民剧团越来越活跃,仅新建县昌邑乡就有5个农民剧团,农民演员128名。乡里还专门成立了戏曲协会。资金缺乏,他们就采取村集体拿一点、当地人赞助一点、剧团演员投资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

  记者在昌邑乡看到,只要乐队锣鼓一响,村民们就心急火燎地围到戏台旁。台上演得带劲,台下大呼过瘾。“我们就爱看这个!”50多岁的陶端唐边说边从凳子上站起来,跟着台上演员的曲调哼了起来。

  创作更专业 农民变“名角”

  农村富裕带动剧团兴起

  “我们这边的农民剧团经历了几个高低起伏的阶段。”南昌市文化局党委委员、纪检书记程恩纲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停滞的农民剧团迅速恢复起来,有的乡镇每个村都有一个戏班子。然而,随着影视等休闲娱乐方式的普及,农民剧团逐渐萎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剧团再次兴起。“农民只有富裕起来了,才会有时间和闲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程恩纲说。

  随着剧团的发展,许多农民剧团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编剧,有时还请县乡的文艺人才编写新剧目。这些新剧目内容健康、幽默诙谐、乡土味浓,很受欢迎。现在,很多农民剧团不仅在当地很有市场,还被邀请到周边的县市演出。截至今年11月,全市农民剧团共演出3400场次,观众达120万人次。

  “别小看我们这些农民剧团。”南昌县八一乡群艺采茶戏剧团团长胡细告说,目前农民剧团的“出场费”多的达到了3000多元一场,最少的也有1300元。有些农民演员年收入可到万元。一些“名角”也开始像明星一样被人请去唱戏,白天大约50元一场,晚上80元一场,点唱部分还要另外计算。可观的收入,使得一些农民剧团的演员逐渐从业余转为专职。

  群众欢迎 政府扶持

  “草台班子”逐渐走向正规

  “政府的及时监管、扶持,是农民剧团得以健康、长久发展的关键。”南昌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涂远忠深有感触地说。

  2005年是南昌市农民剧团发展的一个拐点。当年,江西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从财政中拨出8000万元,开展以送电影、送戏、组织群众自办文化为内容的农村“三项活动”。南昌市把每年用于送戏部分的300万元的90%,以每场2000元的价格,购买符合标准的农民剧团演出。

  农民剧团把能得到政府购买送戏演出当成一种荣誉,投入更多资金添置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设施,为自己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剧团转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仅仅3年,南昌市农民剧团演艺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南昌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俞欣燕表示,“2005年,全市举行首届农民剧团展演活动时,演出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而到了2007年的展演,演出水平就提高很多。这也是农民剧团越来越红火兴旺的基础。”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进贤县农民剧团表演的《泼蛇灯》获得金穗奖,新建县昌邑乡农民剧团选送的小戏《还乡》获得银穗奖。

上一篇:《中华戏韵》在木垒巡演
下一篇:十月正金秋 硕果满枝头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