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音乐教育三题

更新时间:2012-06-19 09:14:48

一、国际音乐教育动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正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某些方面的小修小改,而是进行着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应有地位、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综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不难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大特征:

    第一,重新审视音乐艺术课程的价值与作用。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囿于音乐本身,更主要地还是体现在个体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价值两个方面,它对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这是目前世界音乐教育领域的共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第二,重新对音乐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科学定位。正是基于对音乐课程价值与作用的上述认识,许多国家都在认真反省以往把音乐课程摆在可有可无或次要地位的做法,对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如美国政府于1994年以法律形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项法令把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课程(另有视觉艺术、舞蹈、剧院艺术)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使音乐课程获得了与其他核心学科(数学、自然科学、英语、历史、地理)同等的地位。而法国国民议会则于1987年就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决定大幅度提高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十年里为艺术教育投资19亿法郎,并设立法国艺术教育高级委员会,同时决定把每年的5月18日至23日定为法国中小学艺术周,以切实加强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为了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作用,确保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也为了科学规范音乐教育与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特别是一些教育管理地方分权制国家,更是认识到有必要制订音乐课程的国家统一标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教育的国家整体水平,并使之走在世界前列。1994年美国制订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套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产生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目的是使美国的艺术教育质量在2000年达到“世界级水平”。这套标准反映了现代教育与心理科学的最新成果,涵盖了艺术学科的基本活动动态和艺术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日本从昭和33年(1958年)以来,由文部省组织实施,已进行了四次《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依据音乐课程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了学习目标与内容等。此外,近年来,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国家或地区统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

    第四,确立反映音乐课程本质特点的教学目标。对于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摈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学首要目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概言之,音乐教学目标确立的指导思想已由片面地强调“通过教育学习音乐”转变为更多地强调“通过音乐进行教育”,把音乐教学目标的关注点从“音乐”转向了“人”。

    第五,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有出路,才能走向世界并保持领先优势。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音乐文化。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所规定的九大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而在长期采用传统英国模式的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已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内容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摈弃西方排他思想的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民主的、多元文化的、代表整个国家各民族共有的音乐遗产上的音乐教育体系。而一直是西方音乐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第六,不同音乐教学法体系的自身完善与走向融合。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以本原性教育理念和元素性教学内容及方式统辖音乐学习起点、过程和最终目标的奥尔夫教学法(德国),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以试图通过体态律动使学生听觉与动觉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心理生理和谐发展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以让所有孩子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为教育目标的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以“合乎人性”的训练并倡导幼儿于早期接受音乐陶冶的铃木教学法(日本),以及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学习音乐的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音乐教学的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包括:都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国内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自发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中的德育实施
下一篇:关于声乐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