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个欣赏者都会从自身的不同需要或喜好的角度出发,去欣赏音乐,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音乐学角度欣赏。欣赏者欲了解的是音乐流派和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个性与共性,作者和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个性,音乐的民族特征。
(2)从音乐特征角度欣赏。欣赏都欲了解的是音乐语言要素,即旋律、节奏与节拍、调式与调性,速度与力度、音区与音色、和声、复调、结构曲式、体裁、乐器常识等。
(3)从表演形式角度欣赏。欣赏者欲了解的是各种器乐,如:管弦乐、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声乐:男、女高音、中音、低音,独唱、对唱、齐唱、重唱、轮唱、领唱、合唱等等。
(4)从音乐题材欣赏。欣赏者欲了解的是篇幅较大,结构完整,音域宽广,技巧复杂,极富抒情性或戏剧性的唱段,表现主人公内心活动的独唱曲、宣叙调、朗诵调、圆舞曲、进行曲等等。
(5)综合的欣赏。欣赏者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欣赏,特别是通过音响的重放对音乐的欣赏时,可采用综合欣赏的方法。在欣赏时可根据不同题材的音乐,或不同的录音效果结合上述四点去有重点的欣赏,从而对器材的品质进行评价。
聆听是欣赏音乐的关键所在,也许音响爱好者在欣赏一些如交响乐等音乐时,可能会说听不懂或不感兴趣,可先在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或创作动机的基础上,多次聆听,从中会细细地品出音乐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激发自己情感上的流露,并与音乐产生心灵上的交流,这样慢慢地就会产生兴趣,并培养出一个良好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能力。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欣赏方法。一些资深的音响发烧友喜欢用交响乐去试听评价音响器材重放声的品质,但一般欣赏者大都不太喜欢听交响乐,他们说交响乐太难懂了,这里以交响乐为例,介绍交响乐的欣赏方法。
交响乐一般可从乐器演奏特征,结构特征,体裁特征等多个方面欣赏。通常所说的交响乐实际上包括:交响曲、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画、交响素描、交响图景、交响叙事诗、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均属于此类)交响序曲、交响组曲等。
1. 乐器演奏特征
现代西洋管弦乐队到19世纪末才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配置。管弦乐队的组成,以乐器的物质构成、发音原理的不同而分为四组: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每组乐器各有搭配,形成一个多声部的可以独立而又音色相近的体系。
(1)弓弦乐器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技巧性强,表现力丰富,有“乐器之后”的传说。在乐队中,第一小提琴常常演奏乐曲的主旋律声部;第二小提琴则常和第一小提琴相伴,烘托或呼应,使第一小提琴更加丰满而富于表现力。中提琴音色浑厚、圆润、柔和。大提琴-琴身以支柱支地,常坐着演奏,音色浑厚、饱满、丰富,表现力强。低音大提琴弦乐器中体积最大、音域最低,其声音响亮而有共鸣,可以拉弦、敲弦、拨弦。
(2)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长笛发音清脆、甜美,既能吹奏抒情的旋律,又能吹奏欢快活泼的旋律,极富于田园风光和抒情段落的描述,如《彼得与狼》中的小鸟。双簧管音色独特,低音区凄凉而豪放,中音区柔美缠绵,高音区挺直悲切,由于音色酷似牧笛,所以可以使听众产生淳朴乡村景象的遐想,常在田园风味的乐曲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单簧管俗称"黑管"力度变化上为木管之最,可以呈现最强奏与最弱奏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后者如前者的回声。大管又称“巴松”,音色深沉、丰满、浑厚,为木管组乐器中音域最低的乐器,适于某些戏剧性的表现。
(3)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小号-高音铜管乐器,音响高亢、嘹亮、锐利、极富表现力,适于表现雄伟、庄严、喜庆、凯旋、胜利等情绪的音乐,可以加上弱音器使用。圆号又称“法国号”,中音铜管乐器,音域宽广,音色高雅、富有诗意与神秘般的温柔。既能演奏旋律,又能配和声,常以安静的气息、悠长的旋律来描述自然景象。长号又称“拉管”有中音、次中音、低音之分,音色雄壮、辉煌。既能奏出气势雄浑、庄严的音响,又能奏出如歌、温柔细腻的曲调。不用长号的乐队叫“小交响乐队”。大号又称“抱号”, 为铜管组乐器中音域最低的乐器,音色浑厚,音响粗重,主要吹奏和弦低音和节奏性的音响。
(4)打击乐器组:分为有固定音高与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两类。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钟琴、木琴、排钟、钢片琴等;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小鼓、钹、三角铁、响板、大锣等。
(5)其它:钢琴(键盘乐器) 表现手法丰富,几乎可以演奏各种情绪、色彩的音乐,音量上可以奏出极大的层次变化,音域极为宽广。演奏时气势宏伟,音响丰满。竖琴(拨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充满诗情画意,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阶及音程的跳音、双音,演奏以和弦或以琶音为基础的音乐时,效果尤为突出。
(6)管弦乐队以木管乐器为判定标志。
2. 交响乐的结构形式
(1)四个乐章的交响曲:又称奏鸣交响套曲,是交响乐艺术中最严谨的一种套曲形式。古典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不同性质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快板,主调通常是奏鸣曲式,音乐发展充满动力,富于戏剧性效果,全部音乐建立在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调性的不同主题对比、发展之上;第二乐章,慢板,从属调,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中板或快板,主调,通常是舞曲性乐章,结构常常是复三部曲式,体裁为谐谑曲或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主调,也叫"终曲",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三个乐章的交响曲:是奏鸣交响套曲的基础,早期的交响曲结构大多如此,大多数奏鸣曲、协奏曲是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海顿、莫扎特早期的交响曲也是三个乐章。
(3)多乐章形式交响曲:以四个乐章传统交响曲为基础的变体,增添的乐章,往往有序奏、间奏曲、补充尾声的作用,可以清楚地看到四个乐章的影子,有些甚至要求连续演奏。
(4)两个乐章和单乐章的交响曲比较少见,是四个乐章交响曲的浓缩。
3. 交响乐的体裁形式_
(1)交响曲: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以交响乐队来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虽然实质上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但它比奏鸣曲拥有更宏大、更高级、更丰富的表现力,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2)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名称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文学作品(诗歌、戏剧)为题材,形式灵活多变,常常把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的结构糅合在一起,并广泛使用主题变形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这种混合曲式的结构原则和主题变形的表现手法被广泛用于交响诗中。交响诗具有概括性,包括了诸如交响幻想曲、交响叙事曲、交响狂想曲、交响随想曲、交响音诗、交响音画、交响素描等等。
(3)交响组曲:采用歌剧、舞剧、戏剧、电影配乐中精彩的独立音乐段落或插曲,剪辑成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乐章不固定,乐章之间不强调内在的联系,并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协奏曲:协奏曲一词源于巴洛克时期,原意是竞争。当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协奏曲,不同乐器交替演奏的器乐合奏曲,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中既有对比,又相交融;一种是大协奏曲,大协奏曲是协奏曲早期形式,最繁荣的时期是17-18世纪,音乐分几个乐章,音乐一问一答的方式交替进行,与18世纪的序曲或组曲相似。按照习惯,其中有几个经过段由独奏乐器组演奏(主奏部),与作为主体的全奏(合奏部)形成对比,参奏乐器明确分为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合奏乐器,交替占主导位置,。近现代协奏曲通常包含“快慢快”三个乐章,比交响曲少一个谐谑曲乐章。第一乐章也由奏鸣曲式写成,但是是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单独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从主调转向属调,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独奏乐器居于突出的地位,更富有华丽色彩和技术性。此外,协奏曲尾声之前,往往有展示独奏乐器华丽色彩、即兴演奏、技巧突出的华彩段。
音乐是通过作曲家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因此它的主观性是很强的,而对于欣赏者,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接受音乐。音乐创作跟其它艺术有些不一样,文学写出一部小说来,创作已经完成了。戏剧写出一个剧本还不够,还要演,这是二度创作。而音乐呢?除了这个二度创作外,还有一个三度创作,就是听众如何来欣赏和理解这个作品,就是说听众也要投入到这个创作中间去,这样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才算全部完成。例如:用交响乐去描述大海,这里可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来看看作曲家是怎样描写大海的。一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其中第一章就描写大海。这个乐章的引子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代表苏丹王——沙赫里亚尔,是个很粗暴的形象;另一个是王妃“舍赫拉查德”的形象。 音乐的妙处在于这两个主题后来都变成海的形象了。人怎么会变成海呢?如果我们听过这段音乐就会发现:原来是音乐旋律的起伏使我们联想到海浪的起伏,这说明交响音乐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改变音乐形象。再如: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通过交响乐描述的“大海”,这部作品叫做交响素描,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的标题是“从破晓到中午的海”,是写平静的海、从薄雾中慢慢显现的海。第二乐章是“浪的嬉戏”,写顽皮的海,海浪的追逐。第三章是“海与风的对白”,这是咆哮的海。这里所描述的“海”与上面所描述“海”在性格上不一样。首先它的内容不一样,另外作曲家的性格也不一样。德彪西是一位印象派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特征是着重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和色彩的变化、景象的变化,所以他的旋律都是断断续续的,一会儿这样几个音、一会儿那样几个音,变化多端,它是在描述大海那种变化无穷的色彩。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德彪西都是交响乐色彩配器的大师,但各有所长,因此他们写出来的音乐也是截然不同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总结出欣赏交响乐的几条方法:
一、是使描绘性的音乐也都不是纯粹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这些描写是被音乐化了的、性格化了的、感情化了的,而不是事物的本身。因此一千个人写大海,就会写出一千个样子。
二、是音乐形象是从联想产生的,这个联想是通过音乐对事物运动的形态及其发出的声响所作的一种摹拟而来的。
三、是作品描述什么有时还要靠文字标题来提示,否则不能准确判断它在写什么。例如柴科夫斯基的交响诗“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中的一段描写地狱里的旋风,如果不讲这是旋风,也可能以为是大海,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运动方式,所以确定音乐形象还要靠文字标题,同时也说明音乐的描绘只能近似,不能逼真。
四、交响乐中的标题音乐可帮助大家理解作品形象,那么怎样去理解无标题音乐呢?这就更需要从人的心里状态和感情上去理解。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这“命运”标题是人家给加上的。音乐中“命运”主题,有人解说它是反面形象,是凶恶残暴阴森的命运的形象。但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贝多芬对封建势力的挑战,是怒吼的贝多芬,是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是一个正面形象。这不是截然相反吗?总之,这个主题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感情,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态度。第四乐章写贝多芬理想中的胜利,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还写下了非常天才的一笔,就是在胜利高潮的时候,突然命运的主题又出现了。有人说这是对过去斗争的回顾,也有人说这是被打倒的奄奄一息的命运企图东山再起。但是我倾向于另外一种解释,即虽然胜利了,仍然不能失掉警惕,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反动的东西说不定还要再来的。这样的解释更符合贝多芬的实际,符合他的逻辑,也更好地显示出他作品的哲理性。至于究竟怎么理解,大家还可以做出自己的解释。
交响乐给人的启示是很多,它可以给你很多想象的余地,尤其是无标题交响曲更有这个特点,因为它没有标题的约束,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即使听一百遍还会有新的发现。而且,随着我们年对音乐理解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这就是无标题交响乐的一个长处。
上一篇:专家教你如何唱好高音
下一篇:学习古筝,修生养性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