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价值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个体的层面,而音乐的社会价值则不被关注。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音乐的价值,认为在当代社会,音乐具有较强而独特的和谐社会价值,表现为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进国际理解与交流。
关键词:音乐 音乐价值 社会学 和谐社会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音乐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可以说,有多少人聆听音乐,音乐便体现出多少种作用,有多少人研究音乐,音乐便具有多少种价值。
不过,对于音乐价值的认识与研究,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和展开的,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音乐的个体价值,即它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与审视音乐的社会价值则相对薄弱。为此,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我们认为,在当代社会,音乐具有和谐社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
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在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却越来越困难,这给人们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导致新的生存压抑和孤独,也使社会失去应有的平衡协调。寻求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课题。音乐在这方面却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如果一个人读了、听了或看了另一个人的作品,不必自己作一番努力,也不必设身处地,就能体验到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把他和那另一个人联合在一起,同时也和其他与他同样领会这艺术作品的人们联合在一起,那么,唤起这种心情的那个作品就是艺术品。” “艺术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个人的离群和孤单之感,就在于使个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
艺术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而审美的超越性,使艺术超越了某些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界限而具有普遍性。尤其是作为审美典型形态的世界通用语言的音乐,更是可以跨越时空,让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远在天边”的人心灵相通而“近在眼前”。对于艺术的审美超越性,美育专家杜卫教授做了这样的阐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总带着一定的民族、时代和阶级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特殊定性渐渐地不为欣赏者所注重。另一方面,作品中所包含的普遍人生意义和无限生命价值却更加突出。这几乎是艺术作品传播当中的一个规律。……自古至今,艺术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与功能是人类彼此沟通、理解与相爱。这体现为对故乡、亲人和自然的爱与怀恋,对改变人类命运的强烈渴望,对战争、罪恶、暴虐和专制的控诉,对死亡的抗争与超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善良而懦弱者的同情……总之,是对生命的关切,对他人的理解与爱。”[ii]因此,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对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呼唤,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的创作和表演,都是一种与欣赏者的对话,而欣赏者的接受期待也正是对一次心灵交流的企盼。
音乐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还因为它作为一种唯一的世界通用语言,具有超日常语言的对话传达功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表达明确语义的日常语言在通用,而人类又需要将自身的生存感受与经验鲜活地表达和传递,这种表达与传递可以通过音乐这种非语义性的语言得以实现。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但它却能非常深刻、精确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说,音乐语言不是模糊的,相反比日常语言更精确,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的一种最精确的表达方式。有人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我们还应该说,语言无能为力之处就是音乐的价值所在。音乐超越了语言界限,突破了各民族语言之间的隔绝,“我们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照样可以体会普契你尼割据的深远意蕴;我们即使不懂德语,仍然可以同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的音乐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非语词性的艺术对话是人类彼此交流的普遍和有效的手段。”
杜卫教授在《美育论》中,还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他认为,美育过程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能有效突破对话障碍的“审美场”,这个“审美场”是一个情感世界,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世界,但又超越日常生活世界。在这个审美场中,人类的情感表现得到暗示和激发,并感觉到情感表现的社会性保障,内心情感的直接显露是安全的。上述观点,在音乐艺术中得到了最好的应证:内向的人会随着音乐大喜大悲,真情流露,激情迸发;不善言语的人可以借助于音乐与古人对话,与不同民族国度的人交流。此外,在审美场里,人类彼此合作的精神也能得到充分体现:“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每一出戏剧演出,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电影欣赏或戏剧欣赏,每一次聆听音乐会,都会使参加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此刻的影剧院或音乐厅成为一个情感世界,由于分享共同的情感经验,每一个个体的情感都向四周荡漾开去,于弥漫着情感意识流的审美场中,人们获得了一次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
上面这段话,实际上体现出的不仅是人类的彼此合作关系,还是一种审美化、艺术化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充满着爱的关系。爱,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异的协调;作为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与他人的情感发生共鸣的和谐感和幸福感。正如古希腊柏拉图所说的,音乐通过将相反因素导向和谐,体现了它的爱的本质。音乐和音乐教育,通过发展个体各种艺术审美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发展着各种爱的需要、能力和意识,它自觉和有效地把音乐使人类心灵相互沟通与融合的功能引入教育过程。爱就是创造性地突破人际的隔绝,透过心灵的栅栏,实现人类彼此融合的过程。音乐和音乐教育发展情感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也就是培养爱的能力。而也是一种追求爱和创造爱的态度,这种态度类似于审美态度,它是无私的,但不是无个性的,而是追求个性与他人的协调。它是热忱的,具有爱的态度的心灵是敞开的,怀有一种渴望与他人交流对话的热情,与之相反的是冷漠与麻木。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唤起个体内心的生活热情,帮助个体敞开心扉,克服心灵的麻木,打开心灵的枷锁。爱的态度又是一种注重过程的态度,这与无外在追求、不计较直接外在功利的审美态度又是内在一致的。爱美爱音乐的人是追求情感超脱的人,而以这种超脱的心去看人待人,便可以克服由功名利禄设置的人际障碍,更加珍惜人类彼此交流情感的体验过程。爱是一种共鸣的喜悦,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的特征也同时是审美愉悦的特征。有了爱,个体内心最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便与他人的个性化体验产生了共鸣,而只有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快乐与他人的快乐沟通协调时,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快乐。
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升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和谐社会价值的又一体现。
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经济支柱是艺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确实,艺术特别是音乐,可以说是当今社会里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追星、音响、光盘、影视、装饰、音乐考级与比赛、演唱会、艺术启蒙等等,能让人痛痛快快地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这还只是音乐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音乐所带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估量,比如,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可有效提高生产工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赵本山首部年代戏《东北往事之江湖儿女》亮相
下一篇:怎样拉好大提琴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