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谈这个题目,主要是考虑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打算全面地探讨音乐教师素质结构,只是重点谈音乐教师美的素养,一方面是受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育要突出审美教育本质,实现审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自身具备美的素养是基本前提。因为,如果音乐教师自身不具备审美素质,他又怎么可能成为美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进而塑造审美的人?
音乐教师美的素养,不外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外表,另一个是美的内心。
美的外表即具有美的气质与风度。“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风度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它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种不能轻视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因素,相比之下音乐教师更是如此。因为,音乐教师如果具有美的气质与风度,那么其本身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就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这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审美教育。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师走进课堂,就要让学生眼睛一亮,不必开口,大家就知道该上音乐课了,这就是一种美的震撼力、感召力、亲和力。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对其他学科课程教师的外表是不很在意的,学生对老师的期待更多地是知识的获得,教师知识渊博,就能得到学生极大的尊重。但是对音乐教师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心目中,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美的因素布满整个课堂,其中最直观、最醒目的当然是教师因素,正如一首歌唱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音乐教师是难以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学生认可的。当然,美丑不能完全以外表作为衡量标准,不过,“对不住观众”的长相尽量不要出现在音乐课堂上,正因为这样,在音乐专业招生中一般都进行面试,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长相是天生的,具备了基本的长相因素,音乐教师外表的美化则主要体现在美的气质与风度上。那么,什么才算是音乐教师的美的气质与风度呢?
首先,这种气质与风度不等同于时髦的外表。由于受社会上明星名人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对于自己应具有的风度把握不准尺度,不能正确定位,因而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追星族中的一员。有的刻意追求自身外表的与众不同,竭力把自己装扮得具有明星风采,让自己更具艺术气质。音乐教师的如此用心,也许是为了突出艺术的特点,以便能让自己的外表形象感染学生,殊不知结果却往往是引来学生、乃至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反感,以至于自己难与他们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纯粹追求外表的时髦,不是艺术教师正确的审美情趣,恰如舒曼所说的,一切时髦的东西总会变成不时髦的,如果一辈子追求时髦,就会变成一个受人轻视的花花公子。
其次,这种气质与风度也不就是在言行上刻意表现音乐学科的雍容华贵。有的教师尽管心里清楚音乐学科并不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但在言行上却不时表露出音乐与自身的“阳春白雪”之感,而对其他学科与教师则往往表现出一种“下里巴人”的蔑视,这是不对的。如果音乐教师有心要得到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对音乐学科以及自己的理解与同情,那么就必须具有谦逊的态度与善解人意的品格。夸夸其谈、自我兜售艺术不行,把艺术看得高出一等,进而自我封闭隔绝也不行。这样,只会引起反感,加深隔阂。
音乐教师要想让自己的风度真正成为一种审美教育的因素,就应该使自己的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高度协调融合。艺术教师的举止、言行、衣着等,如果太浪漫华丽,就缺少了作为一个教师所应有的稳重与端庄;如果太朴实老成,就缺少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所应有的活力与高雅。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穿着打扮上,要既能显示出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又不至于让人有浓妆艳抹之感;在言谈上,要充满情感但不故作多情,富有幽默但不滑稽可笑;在举止上,要热情但不轻浮,潇洒但不夸张。当然,穿着打扮的不修边幅,言谈举止的吞吞吐吐,那更不是音乐教师应有的形象。
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之美虽然是凭借其外部形态表现出来,但其实质是内在的,是一种心灵的表白。
那么,音乐教师美的内心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一个社会人,她必须具备做人的基本品格;作为一名教师,她还必须具有人格魅力;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她更需要富有爱心。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音乐教师是否具有美的内心,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看她是否富有爱心。
应该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有学科的教师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富有爱心,但是我们在这里强调音乐教师更需要富有爱心,是有充分理由的。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让没有爱心的教师去实施爱的教育,那真的不可想象。现在学校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民主,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应该说,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各个都懂,但是仍然时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各个学科都存在,大家似乎也见怪不怪。不过,前不久我看到一则电视报道说,湖南株洲某小学一音乐老师体罚学生,而且情节比较恶劣,看后让我顿时感觉十分难过,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打学生的会是音乐教师呢?类似的事情,我就亲身经历过:
那是关于我儿子的一个故事。小学三年级时,他从湖南一小镇学校转学到北京,他尽情体验着北京新奇的学习生活:活动多了,作业少了,老师水平高了,同学关系密切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他活泼开朗,健康快乐。可不久后,我发现他有突然的变化,爱讲话的他变得有些沉默寡言,爱唱歌的他不再歌唱,原本怀疑他的“多动症”也顿时不治而愈。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极不情愿地告诉我们:在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打了他。原来,儿子在家乡上音乐课时没学过五线谱,而北京的小学音乐教材采用的是五线谱,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唱五线谱,他不会,便得到了这样的一种待遇。从那之后,每周上音乐课的两天便成了儿子的恐怖日,不在家里把五线谱唱会就不踏敢进学校门,在家里他几乎与音乐断绝了任何关系。虽然通过努力,五线谱补上来了,但是原有的音乐兴趣爱好丧失了,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问起这个事情,他又补充了一个细节:当老师用脚踢他的同时,还骂了一句“弱智啊,你!”几年以后才说出来这个细节,说明当时这句话对他的伤害有多深。
不打学生不表示就有爱心,但打学生一定是没有爱心。教师的爱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爱自己的学生,一个是爱自己的职业。一个热爱学生热爱职业的教师是决不会动手打人的。
音乐教师热爱学生,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它渗透在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全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她应该对学生既温柔体贴又不失严格要求,既宽容理解又不失原则,既关注学习又关心生活,要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从音乐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得到什么,需要从老师身上得到什么。要记住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要想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就必须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一堂音乐课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讥笑之语,使得学生情绪低落,师生情感难以交融,那么不管教学效果怎样,都意味着失败。不能说老师的批评、挖苦、讥笑,甚至偶尔的动手,就一定没有好的出发点,但至少这样的老师是缺少爱心的。
在《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一书中,我点评了一位小学音乐老师的文章《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这是一篇让我感动的短文,我的点评也是在感动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篇文章中,这位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情:有一次音乐课上听辨音的长短,刚听完公鸡叫和小鸡叫,一个男孩就举手告状了:某某说陈老师是公鸡,小朋友是小鸡。教学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怎样拉好大提琴
下一篇:均衡器(EQ)基本知识
本站新闻部分从网络搜集,如果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涉及或侵犯您的相关权利,请来信或来电联系管理员清除!